老旧电脑平台升级记!换Z77平台后超频!

由:zhiyongz 发布于:2022-12-14 分类:电脑故障 阅读: 评论:0

注:本文写于2019年,内容包括CPU(I5 3570k),主板(华硕/映泰),内存(三星黑武士)等超频和调试的过程。全文12592字。


作为一个死宅,电脑自然是最亲密的伴侣;作为一个DIY爱好者,升级硬件玩玩超频也是乐趣之一。


早年玩过赛扬300A,赛扬733,还有AMD的毒龙,闪龙。在英特尔P45时代的末期,大约09年自己组装了这个台式机,随后几年也陆续小换了CPU主板和内存,从E5200到E7300再到E8600,从盈通P45到华硕P45,2015年换了GTX950显卡,16年换了个二手27寸显示器。但总体而言,主板和CPU还是英特尔在08年发布的产品平台,一直使用至今。先上个鲁大师来看看配置。




虽说初代酷睿E8600有很好的超频体质,超频后对付一般的应用不在话下,但是偶尔玩玩现今的游戏,还是有些吃力,例如《生化危机2重制版》,运行起来还是有些卡顿,查看任务管理器,双核心已满载,在这个多核心的时代,毕竟双拳难敌四手,于是萌生了升级的想法。


升级思路

首先想到最简单且成本最低的方案,自然是直接上775针的四核CPU,价格也是相当的低,某宝上几十块就能搞定。其他啥都不用换,性能方面超频后想必也能应付的过去。无奈这个华硕P5Q3主板对四核的兼容性不好,先后换了两个E5450(硬改版),Q9500,Q9550均无法点亮,光是退货的邮费就花了几十块,只能放弃这个方案。这个过程从九月份折腾到十月份,国庆放假期间还把电脑拆了清洗一遍(清洗回顾点这里)。

既然直接换CPU行不通,那只能连同主板一起换平台了。看看现今的行情,六七八代酷睿用的是DDR4内存,且整套平台价格和最新的九代酷睿以及AMD的锐龙平台没多大差别,之前说过了不出两年DDR5代内存将遍地开花,如果现在换全新的平台,很快就会全部淘汰,显然不划算。五代酷睿几乎没有桌面级CPU,不用考虑,剩下来就看一二三四代平台,而且可以使用现有的DDR3内存,只需换CPU和主板就行。一代酷睿i7i5的工艺制程和我的老平台一样都是45nm,而且CPU是特立独行的1156针,不考虑;四代里面的至强E3配合B85主板倒是个不错的组合,不过价格还是偏高,在九代酷睿i3 9100f价格已下探到500多元的今天,四代E3居然卖出了六七八百的价格,也不知道哪来的勇气。三代里面至强E3加B75主板也是很有性价比的组合,四核心八线程,价格也不高,一颗U三百多就能搞定,只是不能超频,对于我这种不玩超频就手痒的人来说,吸引力不够。不过我把这个方案推荐给了表弟,他的电脑也是我当年组装的(详情回顾点这里),现成的B75平台,如今只需把原先的双核CPU换成E3 1270V2就行,性能翻了好几倍。


CPU

i7价格太高,没有性价比。最后把目光锁定在Z77主板搭配i5上,至于CPU用二代还是三代,这是个问题。二代i5 2500K因为钎焊设计,散热快,容易超频,但是不支持PCIe3.0,虽说2.0也不会限制显卡性能,但是新规范总是比旧的好,用旧的心里总是有疙瘩。三代酷睿工艺制程是22nm的3D晶体管技术,不明觉厉,至少比二代32nm耗电发热都低些,加上ivy bridge架构的略微改进,以及原生支持USB3.0等因素,还是决定选择三代i5 3570K,二百多就可以搞定。


主板

既然CPU已经选定,剩下就看主板了。在某宝上逛了逛,从做工用料到价格等方面的因素考虑,最终在一家店买了两块不同品牌的Z77主板主板。为什么要买两块呢?一是因为主板上面集成的各种元器件,接口等是最多的,东西多自然受损的概率也大,在二手电脑配件中,主板差不多是最容易出毛病的配件,况且Z77平台基本都是2012年的产品,这么多年过去了难保不出问题,所以买两块是为了防止某块出毛病,可以立即退掉用另外一块,免得来回耽误时间。二是即使两块都是好的,不同厂商的BIOS设计也不同,尤其对于玩超频的人来说,这部分的体验相当敏感,可以试用后选一个体验更好的留下,另一个退掉。


下单后没几天CPU和第一块主板就到货了。




网上有哥斯达黎加产的超频体质更好一点的说法,本着宁可信其有的原则,下单时特地要求是哥斯达黎产的,客服来句不认识,都是随机发货,我也是无语了。不过好在到货的这个i5 3570K产于哥斯达黎加,也算运气好点。CPU顶盖两边有明显的压痕,应该是插槽卡扣太紧的缘故,不过也无所谓,不会影响性能。反正压在散热器下面谁也看不见。


映泰TZ77A(前篇)

以前,映泰一直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主板厂商,在P45时代的2008年,映泰凭借一款T-power I45主板而名声大噪。尽管用料算不上最豪华,但是通过在主板上设置一系列的跳线,绕过了P45芯片组BIOS内存分频的难题,一跃成为简单粗暴的超频NO.1,在当时率先创造了多个超频世界纪录,风头甚至盖过了华硕技嘉微星这三巨头,奠定了二线主板厂商的地位,也在超频DIY市场树立了良好的口碑。说了这么些,只是简单介绍一下映泰这个品牌,并不是说因为当年的故事促使我买这块映泰主板,而是时至今日,在某宝上Z77主板可选的范围并不多,毕竟过去了这么多年,能留存下来正常使用的二手货确实太少,也就集中在华硕,技嘉,映泰这几个牌子。在中端主板市场,映泰这块板子的做工用料是最好的,八项供电还覆盖散热片,板载开关,DEBUG灯,一应俱全,加上超频方面的口碑,无疑是最好的选择。


在拿到1155针主板之前,预计老平台上775针的散热器通过改造或许能用上,所以没有买新的散热器。毕竟这种连鳍片都是纯铜的散热器现在已不多见,就这么不用了实在可惜。




这个09年购买的超频三红海至尊版,原本就兼容那时候的多个平台,包括英特尔775针,一代酷睿i7的1366针,还有AMD的K8等。拿着底板和Z77主板上的安装孔比划了一下,发现1155的尺寸介于775和1366之间。也就是说,只要把775孔和1366孔之间的部分去除,就可以完美安装在1155主板上。于是拿着底板到门口的电动工具店,希望能用电钻来解决,可是问了几家,都没有这么细的钻头可用。于是又想到买个圆锉自己挫吧,到五金店一问,也没有这么细的圆锉。就这么放弃了吗,回来想了想,还得靠万能的某宝啊,直接在网上下单买了一套细小的什锦锉。


在圆锉到货之前,也不能干等着,先安装起来再说,尺寸不吻合,就先上对角线的两个螺丝,一个用775的孔,一个用1366的孔,这样先将就着装上,反正是裸机调试,暂时就这样吧。






各种配件各种线,全部接好,一次点亮,顺利开机。


对于这颗i5 3570K处理器,我对它的体质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,毕竟是2012年的产品,在二手市场辗转了这么多年,如同其他二手K系列处理器一样,不可能是大雕,因为大雕早就被人收藏了,剩下的一般都是以雷居多,只希望不要遇到大雷就行。


i5 3570K基础频率3.4G,最大单核睿频3.8G,三核心3.7G,全核心3.6G,这是处理器默认的设置。超频就是要把四个核心全部拉上更高并且一致的频率,以获得更好的性能。之前一直在用P45平台,CPU的外频直接和前端总线以及内存频率挂钩,超频不但要考虑CPU的电压和外频,还要考虑北桥电压能否支持总线频率,考虑外频和内存分频比例以及得到的内存频率,还有各种分频比例的兼容性,内存在不同插槽上的影响等等,总之要考虑的东西有很多。现在玩这个三代酷睿的Z77平台,感觉超频太简单了,啥都不用考虑,外频是可以固定的100Mhz,内存频率是可以独立设置的,不用考虑CPU的影响,还有什么前端总线频率早就不存在了。总而言之,给CPU超频,只需改改倍频和电压就可以了,简单至极。


经过一番调试,在电压1.2V左右可超到4.5G并进入Win10系统,1.3V到4.7G,上4.8G会蓝屏。这样大致确定了这颗U的体质,只能说是一般,没有惊喜,但也不算是雷,基本符合预期。至于网上那种动不动加上1.4/1.5V电压超上5.0G的做法,我不会去尝试,因为过高的电压会对U的体质产生永久性伤害,而且发热量巨大,不适合长期使用,没有实际意义。


至于稳定性测试,暂时不能做,只是尝试运行了一下国际象棋基准,核心温度差不多超过100℃了,幸好CPU的温度保护机制不错,运行了几次都是达到105℃而被强行停止!虽然有心理准备,但是这么高的温度多少有点出乎意料。一方面是因为散热器只装了两个螺丝,也没涂硅脂,与CPU接触不紧密。另一方面,不得不吐槽一下英特尔。在第三代酷睿之前,CPU芯片和顶盖之间的导热材料,一直用的是钎焊,导热效率非常高,能够把芯片产生的热量迅速传递到顶盖,再由顶盖通过散热器扩散出去。高效的散热,即使加上较高的电压超上更高的频率,也不会被发热问题困扰,这也是二代i5 2500K以及前几代酷睿容易超频的原因。到了第三代酷睿,工艺上使用了更先进的22nm,原本发热比前几代更低一些,但是黑心的英特尔为了获取更多了利润,使用了成本及其低廉的硅脂来代替钎焊,散热效率一下就降了八九成,芯片产生的热量不能迅速传到顶盖,任你有再好的散热器也效果不大。这就是三代及之后的酷睿难以超频的原因,并非体质不好,而是被散热问题所困扰。


这次电脑升级,我也很想知道,从初代酷睿到第三代,性能提升了多少。核心数目自然不必说,从双核到四核,翻一番。我感兴趣的是,隔了三代的CPU微架构,在性能上提升了多少。

在过去的差不多十年时间里,因为英特尔的老对手AMD在微架构上一直无所建树,虽然名字换了一代又一代,什么推土机,打桩机,挖掘机等等,无奈每一代微架构的效率奇低,高频低能,不得不用四核去竞争英特尔的双核,用八核去和英特尔的四核争夺市场。结果就是英特尔在CPU市场占有率越来越高,一家独大,呼风唤雨。因为没有对手的竞争,渐渐的也不思进取,导致每一代酷睿在架构上提升的性能极其有限,像是挤牙膏一样,“牙膏厂”的美名就是这么来的。这种情况直到2017年AMD推出全新的Zen架构,也就是锐龙平台才有所改变,而到2019的今年,Zen2代架构无论在工艺制程上还是单核效能上,已全面超越英特尔,尤其7nm的工艺制程已经把英特尔的万年14nm远远的甩在身后;微架构方面虽然超越的幅度不大,也足以让英特尔感到了巨大的压力......,话题扯远了,下面言归正传。

那么,从酷睿初代到三代,累计的“牙膏”是多少呢?要对比两代CPU在微架构上的提升,最好的办法就是排除核心数和频率的影响,直接对比同频率下单核心的性能。之前已经考虑到这一点,用E8600做了一些测试并保存截图。现在用i5 3570K做同样的测试来对比,两者频率都固定在4.2G,软件也用相同的版本。



首先是CPU-Z1.90版附带的测试对比,主要看单核性能得分。





 E8600是369.7分,i5 3570K是435.5分,提升了大约18%。另外,根据网上资料,目前九代酷睿的顶级型号i9-9900KS在超频至5.2G时单核分数为614.7分。换算成每G得分的话,E8600是369.7/4.2=88.0分,i5 3570K是435.5/4.2=103.7分,i9-9900KS是614.7/5.2=118.2分,可以看出,从初代到第九代,架构上的性能提升总计是118.2/88.0=1.34,也就是34%,同理可以算出九代相对于三代提升为14%。当然这只是理论测试,实际应用中的提升应该没有这么多。





再看弗利茨国际象棋基准,这个在测试的时候没有选择单线程,不过没关系,3570K是四核心,只要把分数除以2,就相当于双核心的分数,和E8600双核条件等同。





E8600是5859分,i5 3570K是12685/2=6342.5分,提升了大约8%。


通过简单的两个小测试,综合平均一下,从初代酷睿到三代,就算乐观的看,架构方面的提升也只有百分之十几左右;而从初代到目前的九代,撑死也就34%的提升,从2008-2019整整11年的时间,架构上的提升不超过34%,平均每年只有3.1%,“牙膏厂”果然名不虚传。


这块映泰TZ77A主板给我的印象还可以,做工用料很厚道,BIOS的CPU超频部分设计的也简洁高效。之前一直忙着调试CPU,也没上网,想上映泰的官网看看是否有新版的BIOS可以更新,网络状态一直显示断开,估计是没装网卡驱动。可是安装了网卡驱动后,仍然是断网状态,于是把网线拔下重新插好,结果还是断网。查看了网卡接口,这才发现接口灯一直没亮过,折腾了半天,这块主板的网卡是坏的,没办法,只能联系店家退货。二手主板果然毛病多啊,是不是很佩服我有先见之明。好在第二块主板也到货了。



华硕Z77-A


和映泰那块板子的名字很像,两个都是Z77A,不过华硕这块主板只有五项供电,板子上面的元器件也比映泰少了很多,看起来挺干净。华硕技嘉这类一线大厂,只会在高端主板上堆料,而中低端主板基本就这样了。不过这个蓝黑色调总体搭配还可以,看着也还舒服。





退了那块网卡坏了的映泰主板,就打算好好用这块华硕了。和之前一样,安装好各个配件,也是一次点亮。




如果把豪华的用料比作主板拥有强健的身体,那么优秀的BIOS设计则代表主板拥有强大的灵魂。华硕作为全球第一大主板厂商,BIOS设计功力也是顶级的。首先从界面上就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,很有科技感。



之前在映泰主板上已经知道了CPU的体质,在这块板上情况大体相同。华硕的BIOS设计确实丰富而细致,例如供电相的工作模式等也会有开放调节,但是带来弊端就是CPU超频设置反而不如映泰简洁高效。完成CPU的调试后,打算对内存做个超频测试。


内存

在这次电脑升级中,只更换CPU和主板,内存是不包括在内的,因为三代酷睿平台使用的仍然是DDR3内存,至于DDR4那是六代平台之后的事了。也就是说,之前P45平台用的内存现在放到Z77上继续用。但是,关于这个老内存,我却要大书特书一番,因为它给了我意料之外的惊喜。



这对产于2012年的三星黑武士,单条4G容量,双面颗粒,其貌不扬,连个散热马甲都没有。不像如今的4代内存,穿着各种外形华丽的马甲不说,还要带着五颜六色的灯条,光彩夺目,嚣张跋扈。和它们相比,这对三星内存条就是极品丐中丐。

内存参数,额定频率1600Mhz,时序11-11-11-28,低电压版,额定工作电压1.35V。之前一直在华硕P5Q3主板上服役,BIOS里内存电压最低也只能设定在DDR3标准的1.5V,因此对于它来说是增加了0.15V的电压。既然加了电压,也不能白加,不提高频率就是浪费。在P45平台,内存频率是和CPU外频直接挂钩的,在一定的分频比例下,要想给内存超频就得提高CPU的外频,所以E8600一直用466的外频,这样内存就可以超到1866Mhz。也曾拉到500外频,内存频率上2000可以点亮,但是可能因为CPU体质或者主板兼容性问题,进不了Win10系统,所以它只能以1866的频率运行,我把时序优化成9-9-9-27也能稳定使用。放上之前Aida64的内存与缓存测试图。



可以看到466的外频也就是前端总线1866Mhz,内存频率1866Mhz的情况下,内存读写性能也只在10000MB/s左右。在那个年代,英特尔的高端CPU默认外频是333Mhz,个别牛叉的默认400外频,也就是说前端总线额定频率最大也就1600Mhz,可想而知所谓的高端平台,内存性能是多么的孱弱,基本只有几千MB/s的速度。说起这个内存性能,再多唠嗑几句,吐槽一下。


AMD早在K8架构时代,就已将内存控制器集成进入CPU内,这样的好处就是内存和CPU直接通信,数据带宽很大,交换速度极高。而英特尔在内存方面非常保守,直到P45时代,仍然把内存控制器放在北桥芯片,内存和CPU的数据交换必须通过北桥来中转,而北桥的速度就是前端总线速度,取决于CPU的外频,更弱的是内存控制器只有64bit位宽,这样内存带宽就是:前端总线频率*64/8,这还只是理论带宽,如果加上内存延迟等因素,实际带宽还没有这么多。正如上图显示的那样,即使前端总线达到1866Mhz,内存也超到1866Mhz且时序优化的情况下,内存带宽才10000MB/s左右。直到2009-2010年第一代酷睿平台上,英特尔才放弃了北桥,把内存控制器塞进了CPU里,位宽也提升到128bit。


回到正题,自从这对三星内存条在老平台上以2000Mhz点亮后,从那时起我心里就一直感觉它体质不错,有潜力。这么多年一直只能以1866的频率运行,超频幅度不大,现在机会来了。三代酷睿平台早已没有了北桥,内存频率也不用看什么CPU外频的脸色,只要自己够硬,能上多少就是多少。

华硕Z77A的BIOS设计的很好,内存方面可调选项也很多,但并不繁琐,因为都可以设置为AUTO,交给主板自己去调节。毕竟换了块主板,不知道内存和新主板的兼容性怎样,稳妥起见,除了把电压设定在1.5V外,其他全部AUTO,直接设置1866Mhz后开机,成功点亮进入系统。不错,接下来重启,再进入BIOS设置到2000Mhz,这个2000Mhz可是我多年的心结啊。

果然,它不负所望,一次点亮成功进入win10系统,超频的潜力得到了验证,证明我没有看错它。高兴之余,我在想,这对黑武士的体质,也许比我想象的还要好,是不是可以挑战更高的频率呢。说干就干,重启进入BIOS,这次设置为2133Mhz,保存后重启,又一次成功点亮,进入Win10系统的时候连蓝屏都没有,太牛了!还能更高一点吗?再来!重启进入BIOS,还是1.5V,内存频率调到2200Mhz!保存后重启,开机......成功点亮!我的天,它居然又进入Win10系统,还没有蓝屏!DDR3代条子,2200Mhz啊,内存带宽是多少,用Aida64测试结果如下。




内存带宽达到了33000多MB/s,比之前的P45平台翻了三倍,鲁大师内存性能评分一万多,已经达到了现今九代酷睿平台的主流水准。最牛叉的是时序竟然是11-12-12-28 CR1,和1600频率的默认时序基本无变化,比现今主流DDR4代内存的时序低很多。

一对2012年产的DDR3老内存条,那时主流频率还是1333Mhz,它已额定为1600Mhz,如今在三代平台上终于展现了真正的实力,只要1.5V电压,超频2200Mhz,超频幅度高达37.5%,且时序仅为11-12-12-28 CR1,不得不感叹这对三星黑武士的颗粒太牛了!


CPU和内存的超频都调试完毕,华硕主板用着也不错。于是准备把裸机装进机箱里,不过散热器还得好好改造一下,总不能一直只用两颗螺丝啊。在机箱里闷热的环境,散热器必须和CPU紧密接触以保证散热效果。好在之前订购的什锦锉也到货了。




一套五支,包括三角锉,半圆锉,方锉,平锉,还有我需要的直径仅为3mm的圆锉。你知道这一套多少钱吗?8块钱!还包邮!你没看错,8块钱包邮。我实在无法想象店家是怎么赚钱的,现在寄快递的起步价已经是8块钱,难道这套什锦锉是白送的吗,况且我怎么看这五支锉的成本也绝不止8块钱。不管怎样,这个价格真的是良心到家了,必须点赞啊。


接下来,就按照之前设想的,在散热器底板上,把775孔和1366孔之间的部分锉去。




用这么细的圆锉去锉钢板,会不会折断?磨砂会不会被刮掉?事实证明我想多了,这套什锦锉的质量真是刚刚滴!四个孔,花了几十分钟全部搞定,圆锉本身毫发无损,我的手倒是挺酸的。



这是锉好的样子,可以看到原先两孔之间的部分已经被我锉的细若游丝,775孔已往外扩大。四个螺丝只要放在775孔扩大的位置,就可以和1155的主板孔完美吻合。超频三纯铜散热器又可以在Z77平台继续服役了,兼容的范围又多了一个:1155针。涂硅脂,装散热器,拧紧四个螺丝,其他配件也都装进机箱,一切搞定。开机玩了一会,感觉不错,美滋滋。



正当我以为本次升级已经告一段落的时候,却又遇到了小小的意外。第二天下班回家,照例打开电脑,开机......居然黑屏,点不亮!昨天明明还玩的好好的,今天怎么就点不亮了。反复排查后,发现如果把显示器插在核显的接口上,可以正常点亮。由此初步判断是显卡插槽接触不良,调整几次显卡的角度,偶尔可以点亮,其他基本上黑屏。没办法,只好把电脑再拆了,拿出来裸机调试,发现显卡插槽确实比较松,反复拔插显卡或调整角度,开机十次最多两三次点亮。确定是显卡插槽的原因。这几天折腾的够累了,不想再退货又买新主板,既然这个PCIe3.0的插槽不能用,旁边的2.0插槽能用也行。可是当我拿着手电筒查看旁边这条2.0插槽时,发现里面的金手指触点只有一半长度,别说16x,连个8x的规格都不是,当时心里千万只草泥马奔腾而过,这大名鼎鼎的华硕,在中低端主板上也太偷工减料了。没办法,只好联系店家退货。


折腾了这么久,买来的两块主板都有问题,再次佩服我的先见之明,二手电脑配件里果然还是主板最容易翻车。既然没有主板可用,还得再买啊,仔细考虑了一下,之前那块映泰的主板还是不错的,虽然BIOS界面没有华硕好看,但是用料还是不错的,比华硕厚道多了,价格在全网也是最低199元,比华硕的240多块还便宜,除了网卡坏之外没其他毛病,不可能每块主板的网卡都是坏的,于是打算再买这个映泰型号的主板。话说这家店的价格是真便宜,但是之前已经被我退了一块映泰,这次又退了华硕的,两块主板全退了,掌柜气的不卖我了。没办法,只能去别家买,不过价格贵了不少,挑了一家看起来比较靠谱的,268元。


映泰TZ77A(后篇)

贵就贵点吧,只要没毛病就好。这家店的发货速度也是够慢的,前一天晚上下单,第二天晚上才发货,然后又等了两天终于到货了。迫不及待的打开包装,拆掉外面的纸盒,里面又是一个纸盒,打开这个纸盒,里面塞满了旧报纸,裹了一层又一层,边拆边想,这店家就没有发泡塑料垫之类的东西么,这么寒碜。终于把报纸拆完了,千呼万唤始出来,主板真身出现了,却让我微微一怔。




这块主板的成色太好了!如果不是知道买的是二手货,我差点以为这是全新的!仔细观察了每个细节,确实很新,而挡板则是全新的。我甚至怀疑,这是不是积压了多年的库存板,从没上过机的。有了之前华硕板的教训,我又特地查看了2.0显卡插槽的金手指,触点是满的,映泰的用料真的很厚道。



老规矩,先裸机调试,看看有没有什么毛病。



一次点亮,顺利开机。调试了一下,一切都很正常,网卡是好的,显卡插槽也很给力。之前在第一块映泰板上大致摸清了CPU的超频体质,因为网卡坏的原因就退货了,没有细调;在第二块华硕板上摸清了内存的超频体质,现在这第三块映泰主板上基本是轻车熟路。不过我的三星内存在映泰主板上还没超频过,不知道兼容性怎么样,于是来尝试一下能不能达到华硕板上的频率。



相比华硕BIOS界面的华丽科幻,映泰TZ77A的BIOS就朴素多了,不过CPU超频部分比华硕简洁高效,可是这个内存超频部分,就太繁琐了,开放了一大堆参数可供调节,关键还不能AUTO,每一项参数都必须手动设置,不像华硕那样直接交给主板自动搞定。经过一番调试,同样是1.5V电压,能以1600Mhz时的默认参数运行在2133Mhz,但是无法像华硕板上那样运行在2200Mhz,无论我怎么调整参数,提高电压,甚至把内存插槽的位置都尝试了一遍,依然不能在2200Mhz点亮。看来黑武士在这块映泰主板上,只能运行在2133Mhz了。从这里也可以看出,华硕的BIOS设计功力确实业界顶尖,尽管主板用料不怎样,却能让内存运行在更高的频率。



确定了内存超频的频率,装机之前,还需要把CPU超频再仔细的调整一下。因为我的机箱,在各个进风口都贴上了无纺布,相比普通防尘网,能过滤掉更小的灰尘颗粒,长期使用也可以让机箱内部保持干净,不过有利就有弊,弊端就是无纺布影响了机箱的进气效率,电脑运行时里面的温度较高,所以我需要尽可能的以最小的电压来最大限度的超频,既要提升性能也要考虑发热,何况三代酷睿本身就是散热不良的U。


个人认为超频活动分为两大类,一类是极限超频,一般都是专业的超频团体或个人,用专业的设备,在裸机上用液氮或者干冰来散热,在较短的散热时间内,创造CPU或内存频率的世界记录,可以说是为了超频而超频,显然不适合普通人玩。另一类就是实用性超频,在普通条件下,例如机箱内,风冷水冷散热,能够长期稳定使用的超频方式。绝大多数DIYer包括我都属于这类群体。


在大致摸清CPU体质后,实用性超频有两个思路,一种是先超频到期望的频率,然后寻找能让这个频率长期稳定的最低电压;一种是先确定好期望的电压,然后在这个电压下寻找能长期稳定的最高频率。考虑到三代酷睿本身散热不良以及机箱内部的散热条件苛刻,先选择后一种思路,确立一个比较低的电压后寻找最大频率,而映泰BIOS里恰好有SPEC Voltage这个选项,即CPU默认的规范电压,是不考虑超频的基础电压,就在这个较低的电压下,看看CPU能稳定超到多少。



几乎所有的UP主网红大咖之流都会告诉你,超频之前要关闭各种节能选项,什么C1E,C3,C6,EIST......等等,这种说法由来已久,然而其实完全没有必要。我们寻找的是某个频率对应的稳定电压,或者某个电压对应的稳定频率,当频率和电压都确定好之后,节能也不会影响稳定性,现在的主板设计都很智能,它不会在CPU有负载时还降压节能,必定是等到空闲时降频降压,至于降多少频率降多少电压,都是一一对应的,根本不用你操心;反过来说,如果你的电压没找准,维持不了对应的频率,即使关闭节能也无济于事,因为关闭节能只是保持电压不变,不会帮你提高电压。所以超频和节能一点都不矛盾。而如果关闭节能,不管有没有任务,CPU会一直运行在最大频率,电压也维持在对应的最高值,让电脑长期持续最大程度的耗电和发热,显然不符合实用性超频的初衷。



一番调试后,在SPEC Voltage电压下,最大可以超到4.3G进入Win10系统,预计4.2G是一个稳定的频率。这样的频率日常使用基本足够了,我要求也不高。于是装机,准备测试一下机内温度是否可接受。



安装好的样子,老机箱不求多好看但求实用,之前E5200的盒装风扇被我当作排风扇,算是废物利用;电源不方便拆开清洗,进风口蒙上了两层无纺布以保持清洁。盖上侧板后开始烤机测试。在SPEC Voltage电压下,4.3G运行Prime95报错,于是降到4.2G,运行了20分钟无报错,期间最高温度已经超过90℃.




从Aida64可以看到,设定SPEC Voltage电压后,满负荷时的峰值电压也只有1.068V,也就是说这个电压可以满足4.2G的频率满负荷稳定运行。因为Prime95是著名的烤机软件,对CPU及其苛刻,由此确定了在日常使用中即使满负荷也不会超过90℃,是可以接受的。这样在SPEC Voltage电压下,对应全核4.2G频率的超频设置,就算确认完成了,可以作为长期使用的电压和频率。



做完这些后,再尝试另一种思路,即先确定一个期望的频率,再寻找维持它稳定运行的最低电压。考虑到4.2G满负荷时温度已经相当高,以这机箱的散热条件,最多也只能定个4.3G作为目标。在BIOS里先设定4.3G的频率,然后把电压从SPEC Voltage调成Offset模式,即在基础电压上增加适当的增幅。根据之前调试的经验,很快就确定了+0.03V这个选项,进入Win10系统后,运行国际象棋基准测试,结果没运行完就停止了,说明不稳定。回到BIOS里把防掉压选项CPU Vcore Loadline从AUTO设置成100%,结果依然不稳定,再调成25%,则可以把国际象棋运行完毕,说明25%的选项是防掉压效果最好的。再打开Prime95烤机,运行了五分钟没有报错,但是温度太高了直逼100度,只好关掉。不过能把Prime95运行五分钟无报错,说明稳定性尚可。最后用4.3G的CPU加上内存2133Mhz的频率一起通过了Win10的MemoryTest测试,说明这样的超频组合,稳定性确实还可以。



CPU-Z显示4.3G的满载峰值电压是1.092V。其实Offset模式在增加0.03V的情况下,也能超到4.4G进入Win10系统,不过Prime95会报错。附上4.3和4.4时的WinRAR基准测试。





4.4G时国际象棋13313分,已超越i5 6600,接近i7 3770的水平。



显卡

CPU和内存都完成了超频调试,顺便把显卡也超频一下吧。和CPU与内存的关系类似,显卡超频也分为GPU超频和显存超频,一般来说GPU超频获得的性能提升更大一些,正如电脑里CPU超频获得的性能提升比内存超频来的大。这块购于2015年的技嘉GTX950,现在最多只能算个中端显卡。N卡有官方专门的超频软件NvidiaInspector,用起来很方便,直接在Windows系统运行。



左边是显卡的基本信息,右边是超频设置。这块显卡默认GPU核心频率是1064Mhz,显存频率6610Mhz,从频率上看就知道体质不咋样,因为如果体质好的话,厂商不会设定这么低的默认频率。要考察显卡超频的稳定性,Furmark是著名的软件,同样以苛刻性出名。考虑到我这机箱的散热条件,有一个Prime95虐待CPU就已经够呛了,如果再来个Furmark虐待显卡,估计会变成火炉,再说Furmark过于苛刻的压力测试,可能会对显卡带来伤害,还是算了。就地取材,用鲁大师的显卡性能测试,和《生化危机2重制版》的片头过场到加油站这段,作为考察稳定性的基准吧,因为显卡不稳定时运行鲁大师就会卡住或跳出,而作为游戏实测,稳定性不好的话《生化危机2重制版》也会卡住或死机。



经过反复调整和测试,最终确定核心频率运行在1224Mhz,连1300Mhz都达不到,超频幅度仅有15%;显存频率如果到8000Mhz就会花屏,最终止步于7900Mhz,超频幅度仅有19.5%,最后从鲁大师显卡得分上看,综合性能提升不到8%,本来对这块显卡也没抱多大期望,能超一点是一点,聊胜于无吧。


至此,所有的超频调试已全部完成,最后放上鲁大师综合性能得分成绩。






虽然没有达到但已接近20万分,对于这台老机器来说,还是挺满意的。目前用的还是机械硬盘,磁盘性能得分很高是因为使用了PrimeCache这个软件,可以调用内存作为磁盘缓存,就不细说了。这里面比较得意的就是内存性能得分,和目前使用DDR4的九代酷睿主流平台不相上下,一对2012年的DDR3代老内存,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罕见,连鲁大师都显示“击败全国97%用户“,再次为三星黑武士点赞!

话说鲁大师也有不靠谱的时候,显卡超频调试的某次跑分卡住了,然后蹦出个14万多分,等全部项目测完累计26万多分,直接给了个“吃鸡认证”,虽然我不玩吃鸡,不过这个认证也挺有趣的,真不愧是娱乐大师啊。





结语

这次电脑升级,算上之前P45平台上四核的几次尝试,到现在Z77平台的最终超频完成,从九月份到十月底,前后差不多折腾了近两个月。花费虽然不多,过程还是挺曲折的,有辛苦也有乐趣,有小失望也有小惊喜。而写这篇实录,也花了好几个晚上的时间,算是生活点滴的记录,也算兴趣爱好的见证。等到下一次折腾的时候,也许是更换固态硬盘的时候了吧。

硬件有限,折腾无限。


(2019.11) 作者:Teiketsu33 https://www.bilibili.com/read/cv15736911 出处:bilibili


相关阅读

评论

精彩评论
二维码